2017外貿制衣廠已出新氣象
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,2017年,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全國各地的調研結果得出,外貿服裝行業也明顯出了新的氣象,十七年歐美快時尚經驗的廣州韋欣制衣廠也認為,即便趨向不如兩年前的火熱,發展總體比較平穩。
一、開局形勢良好春節后訂單增加
春節假期后生產形勢平穩,多數企業對今年形勢較為樂觀,產品較單一的企業謹慎樂觀。許多企業已適應了短單及小單、交貨周期縮短的市場需求,企業產品庫存水平較低,壞賬風險減少。家紡、服裝訂單向產業鏈較完整的優勢型企業集中,在行業內普遍反映訂單不足的情況下,其企業訂單數量不減反增。
二、投資較為慎重擴產更為理性
在市場需求仍然低迷的大環境下,企業在產能規模方面的投資較為慎重,擴產更為理性。在穩定生產規模的同時將更多精力和資金放在產品的研發上,不斷變化產品品種,不斷創新,穩扎穩打,以滿足客戶需求,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。
三、原料庫存較低非棉纖維受歡迎
當前企業使用原料方面基本遵循隨用隨買的原則,無論是棉花還是非棉纖維,均沒有大量庫存,主要原因是要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,減少資金占用量,保證資金流動性。
四、市場穩中向好價格傳導欠佳
盡管2016年企業利潤同比有所增長,但增幅有限,略低于銷售收入增速。2017年春節過后,盡管銷售較為順暢,但企業利潤相對微薄,市場形勢仍然脆弱,部分企業仍然虧損。
五、成本存在地區差異融資貴問題突出
近些年,外貿制衣企業盡管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增長,但仍積極采取措施“降成本”。在生產成本中,以提高設備的運轉率、提高產品附加值、提高勞動生產率、節能降耗、減少財務成本進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。
六、設備更新、技術改造、產品創新、質量提升是棉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式。目前多數外貿制衣企業在設備方面更新速度慢,新增高效率、提高質量、用工少的智能化裝備意愿加強。
七、管理系統、兩化融合等方面的工作。
生產條碼及配套管理軟件的應用,加強了企業內部管理,管理效率得到明顯提高。電商平臺應運而生,針對市場需求,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及線下交易的商業模式逐步發揮作用,新的物流方式正在逐步形成。
八、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品牌意識逐步增強
純棉面料的外貿服裝依然占據絕對優勢,但是新材料、新工藝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。部分在純棉類服裝產品方面優勢不大的企業,更傾向于順應市場發展趨勢,增加差別化產品,產品結構和質量得到快速調整。